台灣媒體亂象,為人詬病許久。尤有甚者,在網路化浪潮的侵襲與競相靠攏的嘗試下,大量轉貼網路影像直接報導的內容讓許多人搖頭。儘管垃圾內容維繫住固定受眾的糖衣毒藥已是台灣目前的生態,媒體人的省思還是帶出了「媒體可以日新又新,但靈魂要老得好」的觀點,老新聞人搭配數位年輕人的團隊合作,或許真是一條突圍之路。科技越強,越需「老靈魂」操盤。

今晚Shaham的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所設定的音樂速度較快,不若一些經典大師(老靈魂?)如Nathan Milstein、Henryk Szeryng等,讓人在音樂的行進與轉折中流連忘返。這表示今天Shaham的演出令人失望嗎?不!不要誤會!今晚Shaham的演出可是精彩到讓我在演出後排隊等著簽名呢。也算是我聆樂經歷中列入「Magic Moment」的一個演出。

Gil Shaham,美裔猶太人,1971年生於美國Illinois,後隨父母移居以色列,在以色列接受音樂教育,目前使用Stradivari 1699 “Countess Polignac”。這把琴,聲音真好,尤其是強而優美的低音讓我印象深刻。其實今晚的演出,展現了這把琴全音域的美妙表現,巴赫神奇的對位手法,讓這把琴從低到高,全音域展現著豐富的合聲,與優美的琴聲。許多弱音或結尾音符拉完後在空間縈繞迴盪直到收束的聲響,更時時緊抓著聽眾的心緒。

今晚Shaham的巴赫《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有幾個特色:很多音符以分解成好幾個連續音的方式演奏,讓人有花奏或裝飾效果的新鮮與驚奇;很多音符以手指連續按放琴弦的震音方式演奏,新鮮而令人有心頭忍不住笑意的興奮;很多音符以斷奏的方式處理,如第一號組曲(BWV1002)第二樂章庫朗舞曲(Corrente)的反覆(Double)樂段,大量斷奏行進的音符有如電影中萬箭齊發的慢動作效果,萬箭(音符)襲來卻每一支箭(音符)都看的清清楚楚;有些段落突出著巴洛克音樂的特色,如穩固的頑固低音(第二號奏鳴曲BWV 1003第三樂章行板Andante),以及雙合奏團一遠一近的競奏唱和(第二號奏鳴曲BWV 1003第四樂章快板Allegro)。

「巴赫是外星人吧?」一位音樂同好這麼說著。楊照在「想樂:第四輯」的書裡提到:「巴赫的音樂都是用對位法寫的。幾乎隨時都有超過一個旋律在進行,兩個、三個、甚至更多旋律上下飄飛,而且彼此之間透過時間程序,構成井然的秩序。更神奇的是,不同聲部的聲音一起出現時,又結合為和諧的和聲,如此不斷動著不斷變化。……再舉一個例子。巴赫的音樂以嚴謹的對位為其特色。不管巴赫在樂曲裡寫了幾個聲部,各個聲部橫向進行的旋律,必然在縱向上構成和諧的和聲,幾乎毫無例外。……嚴格對位的藝術,在音樂上是很大的限制,約束、減少了可以運用的音樂元素,也使得音樂形式無法多樣變化。……巴赫在巴洛克時期格外突出,一個原因就在對位法實在太難太拘束了,其他人面對對位法只能用很少、很有限的元素拼湊組合,當然組不出什麼精彩、特別的東西,只有巴赫那樣得天獨厚、才華洋溢的人,才有辦法在層層綑綁的限制中,還能一直翻出新鮮、特別的曲子來。……巴洛克教堂有著幾乎無窮長的殘響,在那裡演奏的音樂,會有一波波的前後音不斷堆疊,根本不可能等前音消逝後音才來。在那樣的空間裡,怎麼製造多聲部又悅耳的音樂?唯一的方式,就是讓前後相繼的音,各個不同聲部的音,都在同一套和聲結構裡,小心排除掉可能會刺激不諧和雜音的元素,保證不管前音如何繚繞,最終的音響效果都還是可以和諧的。這正是對位法的現實空間來源背景啊!」

今晚的Shaham,以一支小提琴,全音域的優美琴音,呈現著巴赫那天才的對位與和聲創作。雖然速度設定偏快,很多段落仍有著自己的演譯、邏輯、與轉折;總歸來說,是一個華麗奔放、煙火絢爛、很多段落突出著巴洛克音樂的旨趣,卻又言之有物,有著一家之言的演出。

今晚的演出方式也大有文章,是巴赫的樂曲與攝影藝術家David Michalek的影像的共同演出,或說共同創作。上一個令人感動的類似創作,是馬友友拉奏巴赫《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結合花園、影像、舞蹈等元素所共同創作的《The Cello Suites Inspired by Bach》。隨著每首樂曲的開始,影像fade-in投影至演奏者頭上的布幕,緩慢移動的影像隨著飛快或舒緩的音樂行進,產生衝突的反差或呼應的共鳴。雖然當目光跟隨影像移動時會相對應減低音樂細節的領受,但在那瞬間反而因為影像與音樂的結合,產生了新的情緒與感受。有時因為慢(影像)快(音樂)的反差產生了新的感覺,有時因為影像的主導讓你產生「這首曲子居然也可以這樣聽」的趣味,不得不說,這次巴赫老靈魂+年輕演奏家+新科技(影像)的組合,真的是一次成功的「共同創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hiwen 的頭像
    zhiwen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zh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