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ill Petreko,這位準柏林愛樂的下任音樂總監,2019–2020的樂季才會正式上任,自從被柏林愛樂宣布以來引起全世界的驚呼,大家都對他很陌生。也因此,當他帶領目前擔任音樂總監的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管弦樂團來台演出時,很多人都衝著他訂下票卷。

第一天演出後大提琴家張正傑在Facebook上說著「我終於知道柏林愛樂為什麼要選擇Petreko擔任他們的音樂總監了!… Petreko首場在台灣的演出,眾星雲集,不是明星,不是名媛,是一大堆音樂行家們!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好奇心,就是Petreko!」的確,我看到了胡乃元在觀眾席,還有喜愛音樂,在特別受期待的音樂會場會出現的曾繁城(台積電副董)、邱正雄(前財政部長)。

要怎麼紀錄這兩天聆聽演出的感受呢?先從鋼琴家說起吧。Igor Levit (依果.萊維特) 這兩天的演出讓我覺得,他是個很有想法的鋼琴家。樂曲詮釋不會「符合期待」,卻也不搞離經叛道,樂曲行進中很敢很慢,也很敢很輕,但都合情合理,跟樂團,跟音樂,水乳交融相互呼應。

首場的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Petreko跟Levit給了個行雲流水的美好演出。沒有情境音樂的調調,Petreko在這個水乳交融的演出中對著音樂抽絲剝繭,在精密的鋪陳之間,你能看到拉赫曼尼諾夫對和弦和聲的設計。著名的第18段變奏我很喜歡,完全不是搞到電影「Somewhere in time」情調的那種喜歡,而是符合樂曲旨意與整體邏輯的那種感動。第16段變奏也印象深刻,在鋼琴與樂團的呼應間聽到了拉赫曼尼諾夫特別的和弦設計。

特別要抽出一個段落來記錄的,是Levit第一天上半場的安可曲。在很刻意的,手放在琴鍵上好幾次要開始又還沒醞釀好情緒的動作後彈出的,居然是…「給愛麗絲」。可是,沒想過有這種「給愛麗絲」,情意綿密,情緒克制,卻讓人印象深刻的心動,完全顛覆一般聽到的「鋼琴小品」的標準音樂,非常特別。

再來要開始談Petreko。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是兩天的演出中最重最龐大也爆的最過癮的曲子,但嚴格說來卻不是兩天來讓我最回味的演出。在開頭小號信號之後那重重的一槌,實在過癮。整個曲子,指揮都不是往聲響厚重的方向做,整個樂曲處理的非常的緊湊,充滿活力。樂章之間跟句子之間的相互承接,肌理的分明,和處理的細膩,都完美hold在指揮的手裡,因而整個曲子在重捶大動態的結尾後爆出了觀眾的Bravo狂叫。

第三樂章的詼諧曲讓人印象深刻,那蘭德勒舞曲的旋律與節奏優美迷人,作為一二樂章的強攻和第四樂章的感人之間的緩衝,Petrenko的處理到位而讓人喜愛。尤其特別值得一書的是那弦樂的質感,細膩優美,搔的心理癢癢的,熨的五臟六腑平平的。

至於著名的,很多人買了新唱片會迫不及待先聽為快的第四樂章,Petreko並沒有給出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的屏息與動容。但若以結尾樂章的序奏角色來看這個樂章,Petreko這次的處理卻是個再完美也不過的演出了。音響優美,音樂感人,在樂音結束後完美的承接著終曲樂章開頭法國號的信號。

雖然被轟得好過癮,但相較於Abbado、Bernstein等前輩的處理,可能因為音樂間留給聽眾回味與轉折的空間較少,音樂的肌理、情緒、動態、張力都抓的很牢,反而不容易有那份更滿的感動與滿足。但也可能是我坐得太近了(2樓12排31號),整個percussion在位置墊高之後都超過我的頭了,因而少了聲音在廳內融合後的效果,連帶少了那份因融合所造成的圓潤與聽覺感受。

第二天上半場的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開聲那厚實的音響,對比前一天馬勒五號的聲音,宣告著貝多芬交響曲的傳統聲響,也顯示出指揮對不同曲目想法上的選擇。這兩天都坐在2樓左側前排最角落的我(第一天是2樓12排31號,第二天是2樓10排37號),直接面對著坐落在左側,不同於一般聲部安排的低音提琴,相較於馬勒五號,反而感受著更強勁的低音。

在這個厚實的聲響上,Petrenko給鋼琴家Levit充分的發揮空間,Levit與樂團從頭到尾在句子的拋接上也全然的默契十足行雲流水。那第二樂章真是動人,不是浪漫那一套,也不是清澄優美那一派,在刻意的輕、慢開頭後,熱情但優美的訴說著款款情意。完美的演出讓人對下半場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充滿了期待。

在這次演出的前兩週,我在柏林愛樂數位音樂廳(Berliner Philharmoniker Digital Concert Hall)預習著Petrenko指揮柏林愛樂的演出,不論是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第3樂章情緒一層一層不斷衝高的深刻感覺,或是莫札特第35號交響曲《哈夫納》中規中矩但有些小細節有很有活力跟新意的詮釋,都讓人覺得這兩天應該可以放心的享受音樂的演出,不致於需要去猜測與摸索指揮的手法與方向。

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這個壓軸的曲目,就充分的展現了我在預習時感受到的特點 ─ 安心享受音樂,小細節很有意想不到的活力跟新意。

第一樂章振奮又優美的序奏在過門到有名的千秋王子主題,呃!不是啦!是第一主題時,那有點刻意放輕放慢的過門就讓人耳目一新。第一樂章在中間段的部分,小提琴聲部也有個很特別的用力方式,新鮮而讓人驚喜。在第三樂章詼諧曲強力的舞蹈節奏強烈的急停之後,幾乎是來不及翻譜的情形下,弦樂和定音鼓迅速的衝出了第四樂章漩渦般的酒神舞蹈,在好幾輪的舞蹈之後,漩渦越轉越快,音樂越來越亢奮,在狂飆的最後一個音符結束之際,觀眾席瞬間爆發出興奮的吶喊喝采。

整個演出,指揮的手跟肢體動作都「非常有戲」,有時如擊劍般猛刺,有時拳拳到肉,有時雙手優美揮動,有時忽然手按唇邊,如此豐富的肢體卻不見任何無效率的揮動,每個動作還真能揮出不同的聲響,樂團隨著動作的提點時而衝出、時而收束、時而優美流動、時而洶湧高漲。

整體來說,Petrenko雖不像Marris Jansons一樣有著完美解析樂團聲響的特點,但是對於樂團的控制力也是完美而精準,音樂詮釋沒有怪異體質,棒下的音樂既有活力,細節又屢有新意不墨守成規,相當期待他跟柏林愛樂磨出他們的聲音以後的表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樂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hiwen 的頭像
    zhiwen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zh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