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Leonard Bernstein在「The Young People’s Concert」中有一個主題是【The sound of Orchestra】,說明了指揮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做好聲音的協調/協同(Orchestration)。他以一段音樂作為實例,告訴大家所有聲部發出同等音量所呈現的嘈雜,跟各聲部音量音色經過適當安排後的層次分明與美妙。約莫是指揮家Kirill Kondrashin在「指揮家的境界」一書中所提到的:聲音的平衡。

換句話說,10個人一起演奏,大家音量相同,其中大提琴跟低音提琴共6人,小提琴聲音雖然聽得到但感受不深。如果要求大提琴跟低音提琴音量放輕,小提琴聲音就出來了,整個聲音就平衡了。

我的喇叭支持高低音各接一條喇叭線的Bi-Wire接法,但我只有一條喇叭線。原本喇叭線正負端都接在低音端,所以低音濃郁。在調音社家訪時改為正接高音正,負接低音負之後,高、中、低全頻段均勻發聲。

謝謝老師幹部同學的家訪調音,在喇叭擺放位置的適當調整之後,已不再感受到哪個頻段量感太多特別濃厚,CD唱片當中經過指揮適當安排後的層次分明與美妙樂音,已能不偏不倚的還原重現。哪張唱片錄音良好,哪張唱片錄音不佳(古舊錄音、錄音不好、錄音再製不佳),也能立刻分辨。

調音完成後,開始每張唱片都拿下來聽,每張唱片都好像重新認識,也好像第一次認識:原來這張唱片是這樣,原來這個音是這樣,原來這個段落是這樣,很興奮,也很有趣。

良好的鋼琴錄音中,快速音群”粒粒”分明,低音的深沉與聲音的寬廣延展都清晰完整,連止音的收束也明晰可聞。管絃樂錄音中,巴松、豎笛、雙簧管、短笛的吹奏與聲音,真實的像現場聽到的一樣;大鼓槌下去那威猛低沉的瞬間衝擊,深深的槌入你的心裡。小提琴的快速運弓、弓毛的擦弦、撥奏的技巧,都清晰展現。這些都是因為喇叭適當擺位讓各頻段聲音都平順呈現,沒有哪個頻段特別凸顯濃厚混濁之後,才得以還原展現到你的耳朵。

雖然,跟辜成允董事長設計的PO喇叭相比,那彷彿只是把現場演奏泛音完整的鋼琴關小音量後搬到你面前的表現,那鼓聲瞬間暫態強大的punch,那管弦樂團只是音量關小一級後的神奇呈現,我的系統都沒有,但各頻段平順的聲音表現,一樣讓我所搭配的器材系統,以她的個性還原了唱片中的樂音。

有了這樣的聲音呈現,我每天都想要早點回家享受美妙的音樂,快樂的不得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音響器材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hiwen 的頭像
    zhiwen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zh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